2 甘肅省核桃生產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
2.1 品種選擇不當或品種混雜
近年來,各地區(qū)結合退耕還林工程大力發(fā)展核桃,但在建設核桃園時,品種選擇隨意性大,所需苗木多從山西、陜西等省調入,而盲目從外地大量調苗,直接導致了核桃品種混雜、品種質量無法保證,新建果園質量不高。部分地區(qū)農民為了確保品種質量,在栽植的第2 年全部重新嫁接,延長了結果時間2~3 年,增加了生產成本,拖延了受益時間。由于缺乏統一規(guī)劃,品種混雜造成的結果就是早實品種、晚實品種的混栽,給產果后干果的加工帶來困難。主要表現在品種不同,其外部形狀、殼的薄厚、內部隔的形狀等也不同,給核桃脫殼及其規(guī)模化加工帶來極大的困難,無法使生產商品的商品性狀
一致,對銷售價格造成不好的影響。
2.2 管理粗放,主產大樹“空膛”現象嚴重核桃為風媒花,雌雄同株異花,而且有的品種雌雄花開放時間不一致,存在“雌雄異熟”現象。由于當地果農對此較少重視,核桃園建設時不栽植授粉樹,直接導致核桃樹坐果率降低。核桃枝長勢較開張,一般背后芽較背上及兩側芽充實,背后枝的強旺生長使背上及兩側枝的生長受到抑制出現結果部位外移,而果農基本上不對核桃的背上徒長枝進行修枝管理。由于年年長放,造成內膛空虛,出現結果表面化,導致產量降低。因為交通不便,絕大多數種植戶的認識不足,對核桃園的管理粗放,不及時進行修剪,致使核桃園內樹體高大,冠內陰蔽,通風透光差,病蟲害滋生蔓延嚴重。2.3 銷售渠道單一,早采現象嚴重,果實品質下降由于核桃未品種化栽培且管理粗放,核桃堅果大小不勻,品質良莠不齊。隨著樹為戶有、分散經營形式的出現,核桃產區(qū)還形成了提早采收的陋習。通過調查,目前大部分核桃產區(qū)提早采收10~12 d 左右,嚴重的地方早采20 d 左右。每年僅因提早采收,就導致我省核桃產量每年損失在20%左右,且早采的核桃種仁不飽滿,含油率降低,仁味口感不佳,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省核桃的整體美譽度。加之一家一戶地進行采后脫青皮、漂洗及晾曬等工藝,由于設備及技術掌握參差不齊,又形成干果品質的再下降和再混雜,直接影響到果農的經濟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