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山核桃( Carya illinoensis) ,又名薄殼山核桃、長山核桃,是胡桃科山核桃屬落葉喬木。美國山核桃是世界上重要的干果、食用油料、木材和庭園綠化樹種。作為果用樹種,其堅果個大、殼薄且光滑美觀,營養(yǎng)豐富,是理想的保健食品和糖果副食品添加材料,經濟價值較高,深受消費者青睞。與胡桃科的核桃及山核桃相比,美國山核桃具有殼薄易取仁、適于機械加工、適宜在我國暖溫帶和亞熱帶地區(qū)栽培等優(yōu)點。本文總結了目前國內外有關美國山核桃的種質資源、育種目標、育種方法以及良種繁育等方面的研究進展,以期為美國山核桃進一步的育種研究提供理論依據和實驗指導。
1 種質資源
美國山核桃起源于密西西比河流域,首批來自法國和西班牙的移民于1541 年在美國發(fā)現了分布廣泛的美國薄殼山核桃林。美國山核桃現以美國為中心產區(qū),分布于美國、墨西哥、意大利、法國、以色列、日本、中國等地。美國山核桃栽培品種多達1 000個左右,在原產地用于商業(yè)性種植的品種約50 個。目前,美國山核桃在美國年產量約12 萬t,主要用于內銷,年出口量占10% 左右,是世界主要出口國。美國山核桃按栽培方式可以分為野生山核桃林和品種山核桃園兩種類型。據估計,得克薩斯州的野生山核桃林面積約有24 萬hm2,計3 000萬株。將自然林轉變?yōu)橛休^高生產價值的薄殼山核桃林,是近年生產栽培的一種趨勢。野生美國山核桃具有優(yōu)良的抗性基因,可以利用雜交或轉基因的方式將其結合到栽培品種上,提高栽培品種的整體抗性。美國山核桃按品種分為三大類型: 美國西南部品種類型、美國東南部品種類型和美國北部品種類型。東南部品種的主要特點是能適應東南部的潮濕氣候,以及對瘡痂病等真菌性病害有一定的抗性; 西部地區(qū)較為干燥,因此西部品種抗病能力不及東部品種類型,但相對抗鹽堿; 北部品種耐寒,果實較小,能適應較短的生長季節(jié)( 僅140 ~ 180 天) 。我國種植美國山核桃始于19 世紀末20 世紀初,通過長期的栽培繁育,已獲得優(yōu)良品種和優(yōu)良無性系100 個左右。從品種和樹木數量看,資源最多的是江蘇、浙江和云南,其次是陜西、福建、江西和湖南等地。1982 ― 1986 年,浙江省科學院亞熱帶作物研究所聯合浙江農學院等單位,對全國14 個省( 自治區(qū)、直轄市) 的薄殼山核桃資源進行了調查,初選和收集了70 個優(yōu)良單株。浙江杭州余杭區(qū)長樂林場西山美國山核桃種質資源收集園于1983 年建立,現保存有93 個美國山核桃無性系和品種。云南省林業(yè)科學研究院承擔的國家美國山核桃引智成果推廣示范基地項目,收集了國內種源和引進美國品種共有54 個,其中表現較好的品種有云光、云星、云早豐、鼓樓、莫愁、鐘山、石城和黃山1 號。據不完全統(tǒng)計,2007 年春,江蘇省薄殼山核桃的種植規(guī)模不少于100hm2。目前,南京市區(qū)有2 000 多株成年實生薄殼山核桃種質資源,南京中山植物園及其周邊地區(qū)道路兩旁、園區(qū)和建筑物周圍,現保存有400 株左右薄殼山核桃實生植株,據考證,其樹齡在55 ~ 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