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菌在肉雞生產中替代抗生素效果
乳酸菌是指能夠發(fā)酵碳水化合物,產生乳酸的一類無芽孢、革蘭氏染色陽性細菌的統(tǒng)稱,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系統(tǒng)分類中的一科或一屬,其中有益菌以乳桿菌屬和雙歧桿菌屬為代表。 乳酸菌在促進肉雞生長、提高免疫性能和抗菌作用上具有較好的效果,是替代抗生素的理想綠色飼料添加劑。
1 乳酸菌在肉雞機體內的作用機理
1.1 促生長作用
1.1.1 合成維生素和菌體蛋白
乳酸菌在代謝過程中能夠合成菌體蛋白,在微生物自身溶菌酶和肉雞胃酸、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作用下,菌體蛋白可以分解并被肉雞腸道消化吸收;乳酸菌還能合成B族維生素,供肉雞機體利用,當飼料中B族維生素不足時,有明顯的加強代謝的作用。黃慶生等報道,用保加利亞乳桿菌和嗜熱鏈球菌發(fā)酵玉米粉和小麥粉,賴氨酸含量分別增加72%和85%,蛋氨酸分別增加40%和46%,硫胺素和核黃素均有所增加,游離氮增加160%和40%,游離鐵增加130%和90%,游離鈣增加150%和120%,總體營養(yǎng)價值明顯提高。
1.1.2 促進營養(yǎng)物質吸收
在偏酸性環(huán)境中,肉雞機體內的一些消化酶(如蛋白酶等)才能被激活,分解營養(yǎng)物質。乳酸菌在代謝過程中產生大量的乳酸和揮發(fā)性脂肪酸,能夠降低消化道pH,激活消化酶,促進營養(yǎng)物質的消化吸收。李路勝等選用溫氏麻雞1日齡母雛,采用基礎日糧(不含有抗生素和乳酸菌)、基礎日糧+黃霉素0.0125%、基礎日糧+乳酸菌制劑1.5%(飲水)、基礎日糧+乳酸菌制劑1.5%(拌料后發(fā)酵6h)。
試驗期為72d,分為前期(1~4周)、中期(5~8周)、后期(9~11周),結果表明,發(fā)酵組可顯著降低盲腸pH、提高十二指腸和空腸淀粉酶活性(P<0.05)。此外,腸道內pH降低,還能夠活化礦物質離子(鈣、鎂離子等),促進畜禽腸道中礦物質的消化吸收。
1.2 調節(jié)消化道微生態(tài)平衡
1.2.1 黏附的生理效應
乳酸菌能夠定植于腸黏膜上皮細胞表面,并形成一層“生物膜”,維持腸黏膜的完整性,保護機體免受外來病原菌和有害物質的損害。此外乳酸菌還具有通過下調特異性信號傳遞直接影響免疫反應的作用。當乳酸菌黏附到動物腸道后或者受到病原菌感染時,可以激活MAP-激酶途徑和NF-kB途徑,從而產生免疫反應,促進多核白細胞從微脈管系統(tǒng)向腸腔轉移。而這些細胞可以參與吞噬和殺死入侵的外源微生物。乳酸菌進入腸道能否黏附于宿主某段腸道的黏膜細胞表面,形成穩(wěn)定的優(yōu)勢菌群,是決定乳酸菌實際效果的重要因素。活菌制劑對宿主的黏附作用有種屬特異性,從某一種動物分離到的乳酸桿菌、雙歧桿菌等只對這類動物消化道上皮有較好的黏附性,對其他動物則呈現(xiàn)低黏附性或不黏附。
1.2.2 改善微生物菌群
乳酸菌在代謝過程中產生有機酸(乳酸、乙酸等),能夠降低消化道中的pH和氧化還原電位(Eh),使腸道處于酸性環(huán)境。致病性病原微生物一般易在pH為6~8的中性環(huán)境中生存,而乳酸菌產生的腸道酸性環(huán)境,對于某些致病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葡萄球菌等)有頡頏作用。產生的過氧化氫能抑制和殺滅革蘭氏陰性菌、過氧化氫酶陽性細菌(如假單孢菌屬)、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屬等。乳酸菌產生類似細菌素的細小蛋白質或肽類,如各種乳酸桿菌素和雙歧菌素,對葡萄球菌、梭狀芽孢桿菌以及沙門氏菌和志賀氏菌有頡頏作用,雙歧桿菌等還可將結合的膽酸分解為游離的膽酸,后者對細菌的抑制作用比前者更強。溫彩霞等利用由雞糞腸球菌、雞非致病性大腸埃希菌、芽胞桿菌、酵母菌和乳酸菌組成的復合型菌劑灌喂雛雞后,再用綿羊紅細胞腹腔注射免疫4d,使雛雞體內產生溶血素(IgM),通過測定其血清中溶血素的效價,發(fā)現(xiàn)灌服不同菌量的雛雞所產生的溶血素效價比沒有灌服的對照組所產生的溶血素效價高出22%~32%,添加乳酸菌對腸道沙門氏桿菌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1.2.3 清除有毒有害物質
乳酸菌能夠清除腸道內毒性胺、硫化物、酚類和吲哚等有毒有害物質,改善腸道環(huán)境,促進肉雞的快速生長。李路勝等報道,乳酸菌能顯著降低盲腸內氨濃度。
1.3 提高免疫機能
乳酸菌能夠促進免疫器官的發(fā)育,刺激特異性及非特異性免疫應答,增強機體自身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