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程度決定著一個民族的文化素質,決定著一個人的文化層次和文化涵養(yǎng),文化程度的憑證就是文憑,文憑應該真實的反映一個人的文化程度和受教育的程度。曾經有個時期,中國泛起了文憑熱潮,男女老少、各階層、各行業(yè)的人們?yōu)榱巳〉煤罄m(xù)學歷的文憑,奮力拼搏,艱苦學習,經過自己的艱辛和努力取得了相映的文憑,那時文憑還有相當的價值和含金量,它的確代表了個體的文化教育程度,文憑真的還具有一定的意義。但是現在呢?
碩士、博士滿街跑——大學以上學歷者畢業(yè)后的就業(yè)之路似乎越走越窄,已經被人們討論多時,在對各種因素狀況分析之后,又有人提出對當今社會“學歷過剩”的隱憂——都是擴招惹的禍……
我考察了很多的單位和人,發(fā)現原來是小學文化的人現在都取得了大學本科的文憑,更何況初中生和高中生了。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曾考察的一個機關單位,100多人,原始學歷大多為初中和高中或者中專,但是現在幾乎都擁有了大學本科文憑,有些人還公費取得了名牌大學畢業(yè)證或者的研究生學歷。象這樣的情形在中國真的很普遍,比比皆是,這些導致了文憑價值的貶值。我們國家的大學為了各自的經濟利益,不惜犧牲學校多年來取得的聲譽和品牌,失去的是名譽,得到的只是暫時的一點利益,功利主義思想影響著我們的大學教育。筆者記得很清楚,山東大學,一個在全國都頗有名氣的綜合性大學,在幾年前搞了一個遠程成人教育,凡是參加這種教育的,只要交納8000多元的費用,參加一些形式的考試(考試一般都是開卷的,切考卷答案事先都準備好的),兩年以后就可以拿到由山東大學發(fā)放的加蓋了國家教委印章的正規(guī)大學畢業(yè)證,文憑的取得何其容易,更有甚者,凡是起點為高中、中專的學生,只要多修課半年,一樣可以拿到本科文憑。文憑的價值就這樣被貶值了,想想我們自學考試的考生,是怎樣艱苦的學習,怎樣靠毅力一門課程一門課程的通過,一個自學考試的大專文憑的取得最快的需要3年左右,由?频奖究疲得需要汗水的努力,最快也得2、3年,自學考試的艱辛,和這種用變相的用金錢購買來的文憑,是則樣的差別呀,可是都是一樣的結果,都是一樣的大學文憑?這是怎樣的一種現象呀?是文化在倒退,還是教育出現了問題?文憑到底還能值多少錢?
中國是世界上大學最多的國家,有公立、私立的大學上千所,耗費巨資設立的大學,需要一定的經費來維護,這些經費國家無力全部承擔,于是各大院校為了創(chuàng)收、為了各自的經濟利益,八仙過海,各顯其能,有的甚至不惜拿拿院校的聲譽來換取經濟利益,以變相的廉價出售文憑來賺取利益。這樣的大學試問怎么能在世界上立足呢?世界大學30強中沒有中國的一所大學,包括我們的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這樣的百年來校也不能走進世界先進大學的行列,其實是一種悲哀!美國的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英國的劍橋大學等都是世界上一流的大學,這些學校有的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可是一直以來都享有盛譽,強盛不衰,原因何在?那是嚴格的管理和制度,學校視聲譽為生命,因為有這樣的盛譽,這些學校出來的學生也都身價倍增,其實這就是文化的魅力!
院校為了眼前的微薄利益而犧牲原本的聲譽,其實是降低了大學的身價,大學生的身價當然也會一落千丈,前段時間看到本科大學生在深圳月薪400元人民幣廉價打工的報道后,感覺很是悲哀,感慨萬分,難道我們的大學生真的這樣不中用了嗎?甚至不如一個民工?那上學還有什么作用呢 ?是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還是我們的傳統(tǒng)教育已經不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呢?或者是大學教育本身存在的問題呢?我思考了很久,其實根源在于我們的大學變的廉價了,因為文憑廉價了 ,所以大學生的身價也變的廉價了!廉價的我都不知道還有沒有價值?
中國真的需要這么多的大學嗎?我們有10億多人口,我們國家普及的是初中文化,其實這才是我們的國情,而那么多大學的存在,是在等待我們的國民普及大學文化嗎?高額的學費讓大學的入門變的是那樣的容易,我們的大學在功利主義思維影響下的管理模式培養(yǎng)出來的大學生,真的能夠達到應該具有的水準嗎?
其實我們的教育真的應該讓我們反過頭來思考思考了,國民的文化程度不是靠人為的提升來提高的,那是一項艱苦長期的工作,不是拔苗助長。文憑的廉價,特別是成人教育文憑的廉價直接導致了大學生身價的降低和貶值。教育需要改革,大學需要精簡,管理需要嚴格的制度,這樣,我們的文化教育才能真正改變,大學生的身價才能找回,我們的教育才能沖出國門,走向世界。